【春天抗濕】浸大四診儀半小時分析病人體質助診治 中醫:大便稀軟屬濕重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0/03/05 12:51

最後更新: 2021/12/01 11:32

分享:

分享:

每次看中醫,經常都會聽到「寒濕」、「濕熱」,總不離開「濕」這個字眼,究竟是甚麼原因?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中醫臨床副教授楊君軍博士接受TOPick專訪時表示,由於香港氣候炎熱潮濕,加上飲食不節,喜愛吃生冷食物,所以大多港人屬於痰濕質及濕熱質;他又指體質亦會隨著生活及飲食習慣而改變,只要跟隨服用中醫師建議的用藥及配方,也可以令身體調整過來。

一人可有1至3種體質

楊醫師表示,大多港人屬於痰濕質及濕熱質。(陳靜儀攝)

楊博士說,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可以擁有一種體質,亦可以同時出現2至3種體質重疊情況,而在香港,大多人屬於痰濕質及濕熱質,因為香港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,炎熱潮濕,容易受到濕與熱的影響,加上港人喜歡飲食不節,喜愛吃生冷食物及肥膩食物,傷害脾胃,影響水濕的代謝及排出,令水濕在體內聚少成多。

他續指,要了解自己是否濕氣重的人,最簡單就是觀察大便是否稀軟不成形,經常黏著馬桶難以清潔,而濕氣重的人亦會表現為舌苔白厚。他又提到,本港常見的濕疹皮膚病,其成因亦是人體濕氣太重所造成。

濕重分寒濕與濕熱 中醫教認識體質抗春困【附忌吃食物】

傳統中醫會利過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分析病人的體質,為配合中醫現代化發展,浸會大學在2018年引入電腦「中醫四診儀」,可於半小時內採集使用者的脈象、舌象、面像等診症資訊,分析病人的體質和診治方案。

四診儀令診斷更客觀

浸大中醫利用電腦「中醫四診儀」,半小時內就可分析病人的體質。(陳靜儀攝)

【醫療技術】浸大四診儀半小時分析病人體質 準確掌握脈象+舌象+面像助中醫疹症【有片】

楊博士表示,四診儀融合大量現代科技成果及眾多中醫專家的臨床經驗,可為診症醫師提供可靠、客觀的診斷信息、健康狀態的分辨識別,令診斷更客觀他、規範化和科學化。有興趣的市民,可致電3793 3428查詢。

他又指,如果要改善自己的體質,最好先向中醫了解體質,再根據中醫建議在生活或飲食習慣上作出改變,例如濕氣重的人士可減少喝凍飲的次數等,就可以慢慢令體質漸趨平和。

【趕走春困】春天濕氣重易被疾病入侵 中醫推介3款湯水趕走春困

【趕走春困】春天濕氣重易累胃口差 中醫拆解6大忌吃食物抗春困

立即下載hket App,掌握「全球疫情實時動態」、口罩供應資訊及急症室輪候時間https://bit.ly/2V94aIF

一APP在手洞悉天下 立即訂閱送高達$480訂閱禮品https://bit.ly/39VrHSC

記者:陳子謙